【KacawFuyan】
5位婦女眼睛盯著火,專心的製作琉璃珠,燒、壓、修整、繪圖,已成了每天繁複固定的工作,她們可以說是卡塔文化工作室生產線的重要技術人員,「卡塔」是排灣族語,翻成華語是「琉璃珠」。
多年來她們積極生產琉璃珠,也可以說是台東文創工作者的尖兵,然而,因為昂貴的租金,讓工作室有些喘不口氣。原本是一間閒置已久的空間,工作室以每個月近40000元的租金,承租台東糖廠的廠房,還不含水電費,她們積極提報計劃,向中央爭取補助經費,才讓閒置的倉庫能夠充分利用,工作室8位婦女的努力,有目共睹,但琉璃珠因為屬於手工製作,無法量產,因此營運所得更不可能暴增。
以目前台東從事文創的原住民,幾乎都是以手工製作為主,其中包括琉璃珠、月桃編、木雕、編織等手工藝,在生產速度上,當然比不上機械大量製作及生產,以致在盈餘利潤上有限。
政府在推動文創上,林秀慧希望政府能夠多注意原住民在文創的先天條件的不足。林秀慧表示,成立卡塔文化工作室是要讓原住民工坊的作品能夠在這裡有展售的機會,她們是在實踐一個原住民互助合作的一種營運方法,讓其它的社團組織、團體看到以前部落的合作經濟是可以維持整個部落生存。現實環境,昂貴的租金,卻是卡塔文化工作室目前最困擾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