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們在水田裡,彎著腰,跨步,雙手不停快速插秧,一前一後,努力的將自已預計要插秧行道範圍完工。部落農地,因為政府提供休耕政策補助,所以族人因此就比較沒有在耕作,甚至對農事漸漸淡忘且陌生,數十年來,不再彎腰的婦女們,面對經過整地的水田,現在再次下田插秧都感到非常吃力,對體能是一項考驗,都會覺得腰酸背痛。
雖然現在很方便都有插秧機,可是因為港口部落梯田面積都很小,機械耕作不容易,所以他們仍然採用人工插秧方式,加上插秧機還是沒有辦法完全取代人工,插秧也沒有非常精準確實,加上換算支出費用,人工也比較省錢,加上有些前來幫忙協助的族人,有的是自己親人,並不會拿工資,純粹來(mapaliw)換工,等到對方水田要插秧時,就前往協助幫忙插秧,返還幫忙。採用人工插秧也有一種意義,可以讓部落的人回味插秧樂趣、辛勞,也讓年輕人有機會學習。
人工插秧確實非常累人,但人工方式,可以有臨時工可做,願意來工作的人,一天可以賺到一千多塊,主人還會不時提供茶飲點心,還有豐富的中餐、晚餐,部落裡有種稻的族人,就會互相mipaliw,也就是換工,大家農事一忙完,就會選擇一天辦理(miwankang)完工宴,一起上山下海採集、晚餐,而這樣緊密的人際網絡,也構成了部落難能可貴互相幫忙的傳統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