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ivu/Sai】
開著車子,在達卡努瓦擔任卡那卡那富族語教師的翁美英,與協會的同事,兩人拿著一疊厚厚的正名訪談紀錄表,要去拜訪部落內各族群的代表,整合他們對卡那卡那富正名的看法。
各族群的代表,都寫下了與卡那卡那富族群長期緊密居住在同塊土地上的寶貴意見,接下來,工作還沒有結束,翁美英還要繼續收集更多人的意見。
瑪雅部落的長老余瑞明,拿著由行政院原民會在今年5月2日發的一張公文。
在這份行政院原民會公文,針對卡那卡那富與拉阿魯哇兩族群的正名,除了有行政院原民會委託政大的研究報告之外,還要確認四點:
第一,兩族要提出與鄒族、布農族及兩族間之語言、服飾、祭典以及文化是否可明顯區分。
第二,兩族與鄒族和布農族的分布區域,是否可明顯區分。
第三,高雄市政府對於兩族認定後的行政輔導措施,是否已有有規劃。
第四,牽涉之各族原住民族鄉親是否業整合意見。
就是因為這份公文,兩族群要持續的自行補充更多有利於正名的資料。目前的卡那卡那富族人,主要分布在高雄市那瑪夏區的達卡努瓦村和瑪雅村,人口約有五百人,同樣也是語言的差異,在隔鄰近的拉阿魯哇族提出正名不久後,緊接著,2012年1月6日,卡那卡那富族人也正式向行政院原民會提出正名的要求,而這個醞釀正名的時間,也有十年之久。
近年積極在語言和文化的復振,慢慢找回了米貢祭和河祭,在服裝上,也找出了在日據時期所拍攝的男性和女性服飾。
透過老舊照片色彩轉換的技術,對照現今的服飾,試圖還原了服裝的依據。為了讓正名的工作順利進行,卡那卡那富成立正名籌備小組後,在2011年11月召開了第一次的籌備會議,到提出正名之前,一共召開了五次會議,除了籌備會議,更與拉阿魯哇一同北上嘉義阿里山召開公聽會,希望取得阿里山鄒族的共識。不願再依附在鄒族的國家框架下,卡那卡那富勇敢的走自己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