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繽紛的djulis,隨風搖曳,台東太麻里鄉拉勞蘭部落的紅藜盛開,在排灣族社會,這也是婦女生產完之後坐月子的傳統補品。
紅藜早在19世紀初的台灣面臨嚴重旱災欠收時,就已經成為重要的救命糧食,如同現代經學者研究發現紅藜與印加藜麥一樣甚至更富含全面營養,可代替稻米、麵粉、豆類,紅藜有「穀類的紅寶石」美名,而台東農改場特地帶著農友前來參觀,當地族人種植的成果。
:傳統作物紅藜,學名為台灣藜,排灣語稱為djulis。拉勞蘭部落先從上方田地培育,再移植到這藜田,傳統上紅藜在小米採收後種植,即使枯水期,也會生長。25號部落也結合旅遊套裝行程,開放民眾觀賞紅藜花海。
經過認證的有機紅藜,富含豐富營養,蛋白質是稻米兩倍,膳食纖維更是地瓜食物的六倍。有機栽種方式,雖產量比其他農作方式少二到三成,也比較低矮,不過符合傳統栽種,且利於土地,農改場表示,目前市場上供不應求,鼓勵更多農友加入種植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