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快的童謠歌曲,這對巴宰族老一輩長者來說,是小時候的童年回憶,不過隨著荷蘭時期、清廷等外來文化影響,不管是傳統文化還是語言,都逐漸流失,更面臨消逝危機,而在苗栗鯉魚潭村的巴宰族人,兩千年就成立了巴宰族群協會,積極的將巴宰族文化語言找回並保存,更在2007年設立巴宰族部落文化聚會,也開始推動語言傳承,首先先從教會開始,也有居民會將巴宰族語的單字詞彙,運用在生活周遭,不只好記,也令人印象深刻。
其實在鯉魚潭村的巴宰族人大約有100多位,但會說流利巴宰族語居民,已經不到五位,大都是八九十多歲長者,身體也都不太好,而當地居民大多使用閩南語或客家語對話,所以學習族語環境相當缺乏,加上年輕學子外留,也衝擊了巴宰族語傳承狀況。
雖然巴宰族語傳承不容易,不過巴宰族人依舊積極推展語言,從教會擴展到社區,用活動方式,讓居民能一同認識巴宰族的語言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