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bung/uliu】
來自屏東原鄉的農產品、南投仁愛鄉茶葉以及出自排灣族工藝家之手的陶壺創作,在這擺滿來自第三世界國家商品的超市,顯得特別不同,這間台灣首家公平貿易超市近九成的商品,都來自遠在世界貧窮標準線下的生產者或農民,不經中間商的層層剝削,而是直接取得國際公平貿易組織認證商標後,再經公平貿易機構出售,讓農民得到合理的收入。
而原住民商品透過台灣文創平台發展基金會引薦,多了公平貿易超市這管道讓更多人認識,基金會表示,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生產者多是原住民族群,生產出來的東西也和台灣原住民族相似,便進而引薦,而公平貿易超市也不向原鄉農民或工藝家收寄賣租金,產品收入也只收取微薄的展售費,其餘收入都歸農民。
未來是否會增加台灣原住民商品,公平貿易協會專員表示,由於國際公平貿易組織主要照顧的族群是遠低於貧窮線下的生產者,讓他們脫離嚴重剝削的經濟體制,增加的收入是一般農民的20到30倍,但因為台灣原住民農特商品或手工藝品,符合了友善環境生產的精神,不排斥提供原住民商品在超市販售。
由於公平貿易理念在亞洲並未普及,台灣雖然沒有符合標準,但仍有許多站在生產第一線上的人,得不到合理的報酬,台灣原住民的商品在未來;該如何走進主流市場主動出擊,更有待原住民族代表團體與政府商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