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vu/Sai】
翻開由行政院原民會委託政治大學做的拉阿魯哇與卡那卡那富正名計畫報告書,從氏族、部落體制、神話祭儀、語言等,都提出了證據,就以三族群最明顯差異的語言來說,在相同詞彙的比較,卡那卡那富和拉阿魯哇族語與鄒語都只有百分之一相同,但是卡那卡那富與拉阿魯哇的語言有百分之四相同;在相近詞彙比例,卡那卡那富和拉阿魯哇族語與鄒語,都只有百分之十一相近,但是卡那卡那富與拉阿魯哇的語言卻有百分之三十三相近。
卡那卡那富與拉阿魯哇之間的語言差異較小,語言學界認為,可能兩族在分離的時間較晚。
針對政大的這份報告,身為阿里山鄒族的學者汪明輝,以歷史源流、文化相近度以及在政府長期的劃分原住民族群的角度看,南北鄒依舊難以分割,不過政大教授林修澈,以保存語言文化的立場,希望以拉阿魯哇和卡那卡那富各方面的現況去作為評斷正名的依據,用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劃分做了比喻。
然而這份研究報告,在2012年12月20日完成,交送到行政院原民會,行政院原民會在今年的5月,也發了一張公文給高雄市政府,要求高雄市政府必須參與,並了解兩族正名的狀況。
行政院原民會也表示,卡那卡那富與拉阿魯哇正名之後,以搶救瀕臨語言以及文化的角度,資源上確實有很大的幫助。
在國家體系裡,卡那卡那富和拉阿魯哇並不存在,早期的原住民,只有「社」的概念,沒有「民族」概念,拉阿魯哇、卡那卡那富、阿里山鄒族以及邵族,過去在國家體制一併被歸納在「曹族」,但自從以阿里山鄒族為主體將曹族正名為「鄒族」,這個名稱,對拉阿魯哇、卡那卡那富,無法認同「鄒族」的意義的原因。
究竟能不能正名成功,行政院原民會表示要等待兩族提出完整的補充資料後,將會盡快的將申請案送入行政院審查,不過目前也沒有給予兩族正名程序上明確的時間表,但是,拉阿魯哇與卡那卡那富的族人,有多少個十年,可以等待即將老去的長者。
正名,究竟是正誰的名,是正國家給的名,還是要爭取族群的尊嚴和自我認同,拉阿魯哇與卡那卡那富族人的正名之路,還要繼續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