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部落原名為'Oponoho,約西元1940年日治時期,曾以改善環境、便於管理等理由,要求族人從舊萬山部落遷移下山,遷居到高雄六龜的草蘭與高樹鄉的大津,但當時魯凱族人因遠離自己的土地與獵場而拒絕,後來國民政府也以相同理由要求搬遷,部落因為多重原因抵擋不住現代生活的衝擊,直至1956至1957年間移居到現在的萬山里 萬山、茂林與多納在人類學上被歸類為魯凱族,稱為下三社群,三個部落在官方的族別上雖然都是魯凱人,但語言上與西魯凱的霧台魯凱語、東魯凱的大南卻無法溝通,同時三個部落的語言也不相同,在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內專家學者,列為台灣原住民族9種「瀕危語言」中,對於語言快速的流失,部落族人開始有了憂患意識,成立族語推動小組
部落極力推動族語的復振與保存,但是旅外的學子卻沒有環境與師資來學習族語,無疑是雪上加霜,為了減緩族人因經濟因素所導致的人口外流,區公所在88災後極力修復基礎建設來復振觀光產業,讓青年能夠留在原鄉就業 現代文明的衝擊,迫使族人離開原鄉,到都市謀生,漸漸的離開族群的語言,語言復振的腳步,能不能追得上流失的速度,不僅是靠部落的自覺,相關單位有責任制訂更完善的政策搶救瀕危的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