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二、三月舉行的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不但是台灣重要的民俗活動,更被譽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在這九天八夜的遶境裡,許多信眾一起隨香敬拜,疫情解封後的2023年,更是超過十萬人一起參與這場盛事。
陳醫師擔任過四年的遶境醫療總指揮,期間接觸許多民眾因為熱傷害前來就醫,觀察到包括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的傷患人數在遶境中有逐年攀升的趨勢。綠色和平也發現,到未來的2050年,缺乏遶境期間雨水的降溫,遶境路線沿途的溫度都將超過30度。
未來的高溫我們無法控制,只能祈求媽祖庇佑風調雨順,而同樣在海線的鹿港老街,正面臨一次又一次的暴雨淹水。對比歷史資料後發現,鹿港地區的梅雨期總累積雨量近15年已增加30%,單日最大降雨量也有增加的趨勢
離開海線往山區前進,我們探訪特富野高德生長老,期待從鄒族的大自然相處之道 ,找尋應對氣候災害的解方。除了神花金草蘭越難找到,致力推廣巫師文化的方敏全也說,巫師需要施法使用的法器小舌菊,近年因為氣候條件改變,也變得越來越難找
為什麼這些植物會越來越少?從氣候模型的資料中顯示,近二十年來的阿里山降雨量已經越來越低,而未來三十年內的一到四月春雨更是明顯減少
面對氣候危機步步逼近,或許我們應該好好思考,經濟不是唯一需要發展的目標,只有重新與自然平衡,制定更全面的政策,氣候危機才有機會緩解,台灣絕對需要氣候政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