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公館、銅鑼的芋頭,今年傳出大量腐爛災情,天氣悶熱,加上東北季風造成葉子乾枯,影響生長導致腐爛,往年一分地產量約三千到三千五百台斤,今年產量則不到二千台斤,芋頭出售又是依完整度來區分,往年上芋比率可達6、7成,今年卻只剩3成左右;雪上加霜的是,近來食用油頻出包,市場上、食品廠對於芋頭此原料需求大減,盤商不再收購,在在形成芋農損失慘重。 公館鄉出產的芋頭,口味佳,品質好,種植面積為三百五十到三百八十公頃,加上銅鑼鄉約一百公頃,苗栗芋頭種植面積約三百五十公頃,僅次於高市大樹區,十多年來,芋頭採收期,公館芋農多數批給中盤商,盤商以「大甲芋」袋子裝袋,「公館芋」的好品質反而交由大甲代發聲,失去競爭力,正名多年後有哪些改善?又市面上常有中國、越南等進口芋混充台灣芋,價差一半削價競爭,衝擊農民收益,而中國芋頭含農藥殘留,檢驗機制是否有把關?在地芋農如何「做自己」?農民一整年的心血如何在天災、全球化與市場競爭下突破重圍?需要哪些準備?產銷班的心聲?農會與相關政府部門的因應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