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及美國二氧化碳資訊分析中心研究分析,台灣每年總碳排量是25.8億噸,碳排密度是7.15,以此換算,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碳排放量是11580公斤,全亞洲第一,遠高於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國。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台灣人口佔全球0.3%,但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1%,居全球22名,讓人"碳"為觀止。 其實政府早從1996年陸續推動獎勵造林政策,近年為了善意的回應全球節能減碳的浪潮,除了山地的造林也開始推動平地造林政策,馬總統上任之後,更是把綠色造林列為愛台12大建設之一,期望要在花蓮、嘉義和屏東種樹上千公頃,全台6萬公頃,並且每年每公頃補助12萬元,將台灣打造成綠色島嶼,造林對台灣未來,能帶來什麼好處?一般來說樹木生產1 噸之植物質,需吸收1.6 噸二氧化碳,釋出1.2 噸氧長期以來,可見一顆大樹對台灣沉重的"積碳"有多大的排碳效果,也難怪政府要積極的鼓吹造林,但此舉卻遭到各方批評,尤其山坡地造林,常有環保團體批判獎勵造林的方式反倒促使民眾砍掉雜樹、種小樹,常期以來一直存在著砍大樹、種小樹的爭議。眼看二十年獎勵造林政策也將期滿,當造林的國土復育遇上經濟效益時又當如何裁決?即將到期的林木,20年的補助期後種了的樹能砍嗎?到底樹大成林該不該砍?甚麼樣的砍伐方式能創造減碳和經濟的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