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最近可以感覺到天氣陰雨不定,那是因為五、六月是台灣進入梅雨季節的時刻,受到滯留鋒面的影響;山區常有午後雷雨的情況,又加上碰上汛期,山區容易有土石流災害發生,而中央配給的地方鄉公所的雨量筒,是最基本可以從雨量高度及上升速度來研判潛在土石流災害的工具,當24小時累積降雨量到達150公厘警戒值,或雨量上升超過每小時15公厘,居民就必須提高警覺並隨時做疏散的準備。
由於雨量筒只有鄉公所有,一般民眾在家也可以簡單DIY製作,材料簡單,只要2公升保特瓶用剪刀將上半部切除、並將直尺順貼於瓶身,再用石膏充填底部增加重量,簡易雨量筒就完成了,但這項資訊部分居民都不清楚,有些則嫌麻煩認為,現在電視與網路方便,不太需要雨量筒。
雖然雨量筒是基本的土石流災害觀測器,但風力與放置場所仍會影響觀測度,水保局土石流防災中心主任也提醒民眾,必須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資訊,與地方災害應變中心指令,才能有效保障災害發生後的人身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