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泰雅文面文化真正起源已經無從確切考據,目前只能從田野調查研究交叉比對跟推論,但唯一能確信的是,文面文化在泛泰雅部落社會是莊嚴嚴肅的儀式與規範。
泛泰雅早期除了文面也會文身,文面形式會依照不同部落族群及性別也會有所不同,但大體上皆一致;文面共有額文、頤文、頰文等形式,而少見的文身則有胸文、腹文、手文及腿文,文面最為普遍,也成為泛泰雅主要精神象徵,因為時代變遷,文面文化也不再延續,花蓮僅存三位文面國寶,文面對他們的意義是什麼?這些珍貴故事,他們仍然印象深刻。
來不及文上頰文,就遭到日本人禁止文面的文面國寶方阿妹阿嬤侃侃而談,他說,文面對太魯閣族婦女重要的文化意涵,沒能文上頰文,多少帶著遺憾的,他說如果日本人當初沒有禁止,一定會完成文面儀式。太魯閣族Gaya傳統規範,男女生到了4到6歲左右,就能文上額文,到了13到16歲之間,男孩子若有強健體魄及豐富狩獵經驗,或有馘首,就能在下巴文上頤文,女孩子若織布及耕種能力成熟,且有初經情況,就能文上頰文,文面,不只是成年表徵,也能擁有尊榮,更是族群識別最快方式。
現年93歲,花蓮卓溪鄉最後一位文面國寶鄭好妹阿嬤對當時文面情景依然記憶猶新,對她而言,或許是受到日本殖民文化影響,認為文面不美觀,甚至感到羞恥,所以她自己用藥草處理,希望淡掉額文。1895年日治時期以後的出生的族人,幾乎都只剩下額文,受到日本人禁止文面影響,這些僅存的文面老人,成了珍貴歷史的見證者。三位花蓮的文面國寶,或許對人生的喜怒哀樂早已看的雲淡風輕,但當初文面經驗仍然深刻存留在他們心中,有了臉上文面記號,不但讓祖先記下他們面貌,並清楚知道自己從何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