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ivu/Mayaw】
一件件人類頭骨、動物化石以及跨越新、舊石器時代的文物呈現在眼前,這是新北市環保局在八里焚化廠舉行的「下罟坑遺址標本展」,這次展出下罟坑遺址的文物,都是由這位住在林口區太平里的文史工作者張新福從民國86年開始蒐集,當初本來是要蒐集垃圾掩埋場偷排廢水的證據,無意間發現經人工切鑿的石塊,開啟他密集檢石頭的興趣。
張新福將這些蒐集累積數萬件古石器、陶片也交由中研院進行鑑定,推測最早為舊石器時代,也大膽預測當時居住在這裡的居民,可能遠從長江三峽遷徙而來。
由於下罟坑遺址的新石器時代的出土文物也發現包含了大坌坑文化、訊塘埔文化、圓山文化、十三行文化等文物,加上十三行文化與凱達格蘭族有密切關係,因此也推測下罟坑遺址與凱達格蘭族有關聯。
學者也表示下罟坑遺址發現的石器又大又重,在台灣考古史上十分罕見,而從大小與製法上,與同為史前遺址的台東長濱文化呈現極大差異,而「下罟坑」的由來就是由於八里地區的海岸多屬沙灘地形,因此居民都刻著一種叫做「牽罟」的方式來捕魚,然而這裡卻意外發現了有跨越新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命名為「下罟坑遺址」,也在2004年正式列為重要考古遺址。
|